







进入2025 年,不少大牌都在悄悄地为自己的视觉形象做“减法”与“升级”。与其盲目追新潮,不如观察那些既保留品牌记忆又提高功能性的改造范例。下面我们把焦点放在四个很有代表性的改造案例,拆解它们为什么“有效”。
为什么它奏效?——视觉“分量感”
Nordstrom 在2025年的改造并非革命式大刀阔斧,而是“微调中的力量”。设计师保留了原有识别特征,但对字形做了数处关键优化:
笔画加厚:整体字重增加,使 Logo 在远距或缩小后更具存在感。
字形修圆与锐化并存:形体在柔和与锋利之间取得平衡,既优雅又明确。
情绪延续:新版没有大幅偏离旧版,因此老客户仍能认出品牌,同时新形态更加沉稳、有分量。
实战启示:当品牌已有高认知度时,优先考虑“微调”与“加重”策略,而非完全翻新。适当的加厚与字形细节调整,往往比完全重做更能取得信任与现代感的双重收益。
为什么它奏效?——流动性、色彩与形状合而为一
乐事的新版 Logo 看似小改,但实则在三个层面完成了重塑:
流动感(Movement):旧版的红色条幅存在微妙偏斜,使构图不够流畅;新版重新校准形状,让视觉运动更自然。
减法的色彩处理:去掉过多阴影与高光,保留更精炼的调色板,从而增强冲击力和印象度。
形状与文本的节奏优化:微调字母尾部与曲线,让视线在 Logo 上形成顺畅的“节奏感”。
实战启示:有时候,改良并非加东西,而是把多余的东西去掉。去除不必要的光影、统一形状节奏,能让 Logo 更“稳”,也更易识别。
为什么它奏效?——颜色与形态的“可爱化”
Duolingo 在 2025 年改版后,整体呈现更加饱和的色彩与更有弹性的形体。关键点包括:
色彩更饱和、更深邃:新绿同时显得鲜活又有厚度,更适合在数位端展示。
形体更具弹性:图形从静态转为“有生命感”的曲线与弧度,使品牌看起来更友好、可接近。
字距与圆角处理:让文字更通透、更易读,同时柔化棱角以降低严肃感。
实战启示:若品牌核心是“教学、陪伴、友好”,那么颜色的饱和度、形体的弹性与柔化处理,能立即拉近与用户的情感距离。
为什么它奏效?——简化、稳定与叙事延续
Slack 的改造被许多设计师视为经典:他们没有舍弃旧标识的记忆点(颜色与“沟通”的隐喻),但做了三件事:
简化色彩与结构:旧版过多的色彩与复杂角度造成视觉摩擦,新版通过优化色彩比例与线条粗细,让整体更协调。
提升一致性:新版更易在不同媒介、不同尺寸下复制,解决了旧版在跨平台表现不稳定的问题。
保留故事,同时增强流动感:新版继续以“沟通”作为核心隐喻,但在形状上加入圆滑循环,强化团队协作与流动的概念。
实战启示:Logo的改造不仅要看美学,更要考虑跨场景的复制性与一致性。若新 Logo 在任一媒介上失真,就可能导致品牌认知的分裂。
这四个案例有一个共同的底层逻辑:改造不是为改造而改造。成功的更新都基于三大原则:
尊重现有认知(保留记忆点)
提升功能性(跨媒介复制、一致性)
用更少的元素传达更多信息(减法设计)

总监微信咨询 舒先生

业务咨询 舒先生

业务咨询 付小姐